劣质的人

    以前鄙视的、尽力避免的那些特性慢慢在我身上浮现出来,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带有占有欲,带有攻击性,攻击我,攻击别人,又瞬间萎靡,仓皇逃避。我恨身体上长出来的人类感情,想逃避它们,无力逃避的结果就是任其蔓延,任其摆布。

    看来成长就是慢性病一样反反复复的过程。

    我恨格言痨。

广告
劣质的人

赶时髦

    终于赶了个老晚的时髦去了第三极。之前听说很乱于是先去了同打七折的国林风,可惜书少,品相差,乱,服务差,好不容易拎个导购找书,一转眼这大姐就不见了。更不说收银台的大妈们大声唠着家常,查询台的姑娘一问三不知了。还是买了几本书,毕竟是便宜。穷人悲惨啊。要不然万圣多舒服。

    然后就去了第三极,发现这楼前三层是吃饭和购物的地方,没有四层。果然厉害。降价檄文那么江湖,肯定是开了大店被价格战逼疯了,平时这家打个九五折都费了大劲儿,小气得很。不过一家小书店都开得毫无秩序,又脏又乱,难以养眼,放大版的就更是一塌糊涂,俨然打烊前的大型超市家乐福的蔬菜贩卖部(甚至不是沃尔玛的。沃尔玛货架上每种蔬菜还有自己的格子和标签)。花花绿绿的畅销书占了大多数,铜版纸,随处大小便似的无聊图片,没技术含量的内容,简直是品质低下的图书市场的反映。亏得还在广告上把自己标榜的那么个性,那么文化。音像贩卖场搞来了好多几元钱的CD,毫无疑问绝大部分都是烂货,说绝大部分是因为没人有兴趣每张都鉴定一下。学术书非常不全,新书没有,旧书也没有,而且各种类别混在一起乱丢。文学书也不例外,一本伍尔芙的随笔集和大堆中国书混在一起,荷尔德林文集放在名人传记里面。逛得真累呀。排队交钱人还多。

    总结一下就是:图书总体质量不高,按类别分拣的水平很有问题,和楼里楼外、电梯、窗子、网络、地铁站各处高唱的概念差别甚大。打折很好,空间和分类(牌子上的分类而不是实际的)能接受。

    还是合口味的小书店舒服,大书店有点秩序也还能去。如果书都不打折,就能自由选择了,购物环境肯定好多了,让商家打得起折的,都是那些策划出来的华而不实的破烂畅销书。我恨那些想钱想疯了的没文化的做书人。

赶时髦

国展的书展

    果然不出所料,中午到的时候已经有展位开始收书了。对公众开放仅此一天,还这么克扣,真是缺乏公益精神亚。
    不过除了畅销书、教材之类的东西,还是有好看的书。而且由于文字不同的缘故,看得最有味儿的就是带图画的儿童书了。英国的、西班牙的、法国的、意大利的……都非常好看。基本上还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好看。德国展出的儿童书有点古板,俄罗斯的更不大好看。韩国展位有很多休闲杂志哈哈哈,类似时尚的。台湾看到了国立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展位,当然好。国内出版社会卖书,七五折、八折,还不如第三极。看来看去还是觉得文学书亲切,荷兰展位,一个中文很好的荷兰人送了本荷兰诗人的集子给我们,最开心了。

国展的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