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们一分开
世界纷纷出现了
我能感觉到冷而温和的夜风
房子温柔的头发
人行道砖缝里爬动的小虫子
路边大片枯黄骄傲的草
草丛里悉悉索索的鼠

在这样的夜里,我们
都很轻松
我们知道这是最短暂的夜
接下来还有漫长锋利的白天
大团大块流动的街道、呼啸的机器
焦虑愤恨的行人

就像平时的我们
是对方又薄,又黑,无比沉重的衣裳
就像平时我只看到你
一切事物因你而起,都化成你,它们是焦虑的点缀
就像我们一旦不同万物崩塌
而这是现在唯一安全的世界

我全部的痛苦来自我们一分为二
来自焦虑背后触碰不到的缓慢花朵

广告

40小时里只睡了两小时。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就是脑子里一团糟,什么也干不了。
一直熬,熬到精力不济的时候才能安心写出两篇作业来。
之后的白天也不困,就是有点迟钝,恍惚,像一块泡沫塑料,硬梆梆轻飘飘的。
下班去看话剧,安然穿过了那么多马路,
心理健康地从一辆前门有疯子后门挤坏了的公交车上下来,找到了没去过的剧场。
看话剧。超现实的舞台,生活的矛盾、盲目、焦虑、漠不关心、性别、死亡……

行乞的人

    如果多数乞丐能够行乞而保持尊严,坦然些接受这种生活方式,人们的戒心和焦虑感是不是会减弱一点?
    北京这些年,见过太多乞讨者,街边、天桥、地下道。中非论坛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消失,过了再回来。有的人唱歌,有的人演奏,有的人磕头如捣蒜,有的人一言不发。在双安附近的天桥上,有一个夏天,总有两位盲老人依偎在一起用乐器合奏,并不好听,但是那景象很美,像是一幅安详缓慢的图画。再前一年的秋天,五道口有位拉二胡的老人,乐声凄美动人,当时更打动我的是他的表情,满面沟壑,努力地笑,凭谁能不心动呢。前两天早上的公共汽车里,一位扎头巾的老人上车,衣服旧而干净,拿出很多分票给售票员,说只有七毛钱。旁边的小伙子看不过去要帮她,却没零钱,售票员很严厉,“没票不能坐车”,但也没有收钱或者追究。老人下车后,司机与售票员闲聊,这位是一直在附近一带行乞的,一般堵车的时候去敲车窗,收入不错。今天晚上回家的地铁里,一个穿这松垮的黑衣裤的小孩,梳了个有日本武士风的辫子,拿着麦克风,背着书包,手里抱着纸盒子,边唱边收钱说谢谢。孩子的声音挺好听,可是唱几个字就停下来说谢谢,不停地鞠躬几乎不抬起头。讨完了一节车厢,也不唱了,还没停车的时候就趴在地上看别人掉的写字的纸片。我不想给他零钱。这么聪明伶俐的小孩过这样的生活,不能昂首挺胸地发育,至少应该唱得再好一点。

行乞的人

流水账从西海开始

从西海开始,爬小山,翻过小山看湖水,局促而平静,外面的闹市突然消失了。迎春花开始铺张地开放了。
水边有高大堂皇的四合院,便装的军人走来走去,想到如果北京的四合院都是这样的人住着,也就用不着拆了,旁边有大门挂禁止入内的牌子,写违者后果自负。
穿胡同就穿到了传统小吃协会,刚好累了,吃豆腐脑、茶汤、白水羊头、门钉肉饼、杏仁豆腐。边吃糖葫芦边出门。
一路到了旧鼓楼大街,公安的楼房在一片平房里十分突兀,跟鼓楼抢风头。
路边有“北京水货”,是火锅店。还看到了“小胖包子”,在包子中的地位就像馅饼中的门钉肉饼么?
张旺胡同出来,交通协管员骑自行车撞上了人行道飞跑下来的外地小伙子,都不爽想逞强都没胆子,僵持着,等待被拉开。
之后是烟斗店,最便宜的烟斗丝卷烟断货很久了。
南锣鼓巷,手工饰品店,发现店主是上次在创意市集见过的做饰物的女孩,胖了,显小一些。买手链。
过客喝酒,撒娇一样的果啤,撒娇一样的香格里拉。
回家的公车上,有点疲劳和恍惚,听到售票员说,农村,农村就要到了,鳄鱼就要上来了。

流水账从西海开始

元宵节

好在有点雪。在街道的水流里骑车,去买蔬菜水果和鲜鱼。
早就觊觎的米酒被失信少女糟蹋了。。于是喝梅子酒。

看片Babel,觉得和Crash非常相似,想说的东西、表现的手法,都很一致,关于人性说的少一些,关于误解说得多一些,需要语言和不需要语言的误解,都是非常残酷的。
后来发现两部编剧一样。在心里斗争是否要原谅这个人。甚至设想可能写了一个故事被切开了。如果不出现毫无秩序的第三个,就原谅他吧。

东北的正月十五,憋了一个冬天,终于雪打花灯了。

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