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欲言又止。新住处的灰尘和冷风,新工作的任性,时间重新分配,似乎人生的计划也打乱了……这当中最困扰精神的,恐怕还是,我再次遇见了“大多数人”。事到如今我得承认,我过往的一些别人难以理解的经历,正是为了躲避“大多数人”。他们让我紧张,无法振奋,让我掌纹凌乱。“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对付我而成为“大多数人”,生存的惯性而已,所以要负责的是我,不是他们。是我让他们困扰了我。所以我的自责就和“大多数人”一起白天黑夜地向我涌来了。
今天在超市里,旁边的男子旁若无人地发出声响,像一段段重复又有变化的鼓点。他挑选了二十分钟,我听了二十分钟,我听得出他的紧张。收银的女人有四十岁上下,因为一毛钱的找零,向顾客重复:“您要是有呢就给我一毛钱,没有就算了,如果您有一毛钱就给我,没有就算了,如果您有一毛钱就给我,没有就算了,如果您有一毛钱就给我,没有就算了。”换打印小票的纸卷时手在颤抖,撕坏了好长一段,又花了不少工夫才在机器里塞好。我付完钱,站在一边,看刚才的男子结账。结账的时候他的声音停下了,拿好东西又开始。他放下塑料袋整理零钱的时候,一枚硬币从手里慌张地掉到地上,他于是慌忙弯下身子来捡。我承认我看着他对他有一些羡慕,他虽然和我一样紧张,却还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面前自顾自,紧张他自己的。
打开
敏感导向两个结果,一种是紧张和回避,另一种是打开,不再紧张,只是感知。
打开算是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法子。
但多数时候我显得太不紧张,导致没有影响力,事情做不好。甚或显得麻木。真糟糕。
赞赞
可是
我去工作,正是为了躲避置身事外的感觉,以及,躲避宗教啊。
咱生得不好,只能自己忍着,嘿嘿。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