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就像便便一样,便意袭来,就要抓紧时机,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一旦被诸如懒惰、焦虑或者各种日常琐事耽搁,就可能一去不返,像我刚才那样因为吃到饱饭突然改变了观点也说不定。由于胃酸过多我本想大声说“书评人就像给无耳猕猴讲道的人和人面前醉酒舞蹈的猿,所作所为的意义最多只在于被其他群体分解剖析,剖析人与文章的整体,抽取一点不靠谱的特征值,而所写的内容本身却一文不值,满怀激动的见解也只有敝帚自珍这一个去向。”而现在,从一个食困中人的角度想,可能是因为当我看到和我喜欢同一本书的人,写了无比亢奋的一篇书评,并且无法让我觉得非常高明的时候,会升起一种不理智的恨意:其他的人真的会喜欢我们的这本书么,如果他们本来就不会喜欢呢,岂不是像在别人面前夸自己的小孩那样笨拙露怯;如果是会喜这本书的人,恐怕比你我要高明,岂不是又像在教育躲在暗处的老师么。
可见我的观点往往不能采信,即便看起来有逻辑且条理清晰,也不过是因为感性混合了体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