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与美丽

  经常带着一厢情愿的幻觉去读诗,以致每读一次,诗都不同,上一次感动流涕,希望是自己所写,下一次却陌生。就像大二的时候读《彩画集》,坐在宿舍昏暗的床上大哭,后来再翻却不知所云。以致于当我对佩索阿的诗集怀有甚至更深的自恋时,久久不敢重翻,不敢打破记忆中的快感。
  如果说这样的窘境与当时关注的事情思考的方法有关,可以算正常的经验,那么还有扭曲的。我受着不自知的世故的限制。被词本身带来的虚荣左右着判断,我阅读诗歌的“调性”,像是看一件物品的标价,还有时候我的注意力被装饰或色彩吸引了,甚至只是工艺或者繁复的程度。这一切之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迟迟没有被我击碎,是因为作为装饰、色彩和工艺的是某种“朴素”和“真诚”的调性。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抵触着许多有着优美或眩目外表的诗。这时候读诗和读新闻读言情小说没什么两样,只使人痛苦又难以停止,在乏味中重复着自我折磨。读新闻的拉扯在于满足对信息的无限饥渴,言情小说满足情节饥渴,而诗满足的大概是虚荣,对自我的想象的饥渴。也是因为这虚荣我爱看豆瓣,白的背景,得体的字形,因为我爱纸,和爱光滑的身体没有两样。这时候为着维护另一种虚荣我拒绝把诗读下去:读诗应该是某种特别的经验,某种“朴素”和“真诚”的经验。
  虚荣就是这样在我的世界里翦除了诗。
  于是这样的一个人,无法真正接近好的诗,却了解了一点坏诗的口感,以及炮制(请原谅我,并原谅我使用括号的矫情,我的恶意面向全体却常被单个对象错领)方式。和我一样,不少坏诗就是靠从“调性”上试图伪装成好诗而提炼出的药渣,这种诗很容易骗到心灵无法聚焦的我,但狡猾的我读过之后又常常回头识破,对,怨恨就是从这儿来的。写这种诗的不乏遮掩内心的害羞者,更多的却是对诗有所企图的猴子们。它们美丽至极漏洞百出,用绸片遮身体却没挡私处,对奖赏表现得太过急躁。不过在这样的猴子面前,单纯的格言癖、自恋者、不解风情的情诗写手、终生描摹一种情绪的人都显得逊色得多。我对他们也就宽容得多。

广告
虚荣与美丽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