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欢乐,持续吸引人,过程炫目、热闹,像想象中的百老汇,没什么可抱怨的点。
但也没有什么亮点。算得上出彩的是混搭的成功:莎士比亚、欧洲抽象的戏剧手法、美国式的人间烟火和铺张气质,不是拼合,而是结合在大小部件里,做出了风格统一的一部戏。好事查了一下,英国导演。
舞台有多条“花道”,角色从观众中间入场,这个亲密性和作品表达手法在尺度上是搭配的,除此之外并无意义,服务了实用的方便。
各个方面都是类似,精致,合理,有趣,普通。服装用了古今世界各种元素,和很多奇幻作品的创作思路暗合,看起来丰富好看别致,再看一层又是借用异域文化那一套,再细看文化还有高低之分隐藏在其乐融融的多元外表下,设计为观众理解服务,也说不上是设计师的偏见,还是世界的偏见。道具和装饰物一方面由演员搬运,轻、简,另一方面又装饰重重,显得有点滑稽,特别是靠垫,不但装饰复杂,还尺寸超大,在不需要搬运的东西上就没什么节制了,比如空中垂下不重样的几十个金光灿灿的灯。这些和服装倒是搭配的。
演员就差了,有能力组装整个作品,却没有能力表现。每个人的表演都很脸谱化,对多数角色来说这是不恰当的。主角的脸谱化让同情、欣赏他变得困难,声音也减分。女儿更是像中世纪的木头僵尸。对杀手、黑色女孩和强盗来说,脸谱化反而让他们更精彩、引人注目了,因为他们戏份不多,如果表现得太平易、接近普通人,戏份会失去光彩变成多余的时间消耗。这时候只要与全剧协调,夸张的表演容易让人理解和记住他们,也能更好地跟进整部戏,觉得有趣。借助形象设计,这几个人物相对容易表现,或者是这几位演员真的不错。两极中间是功能齐全毫不动人的大量中等重要角色。
越看戏,越觉得美国人不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