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是缘分。同样的戏,在不同的身体心情时间下看很不一样。不知道是演员没进入还是我在时差的疲惫里没有进入,还是这个戏形式感太强,一旦熟悉了就没了效果,寡淡了很多。也许很多是我上次脑补的,比如Linda的性格,也许是这次就是涣散掉了。无法信任记忆,舞台布景都记错。猜想是基本按照上次排的。但舞台有变化,后来又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变化了。德国戏虽然有够长的让演员创作的时间,但大剧院的作品也是有作品性和商业性的,类似百老汇。一般戏的演出场次不算很多,相对分散,几年之后重演也很常见,在这种安排之下,演员的状态值得研究。尤其是很需要演员个人情绪状态的作品,多年后突然重演一场,对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意味着什么?
和记忆中相比,linda的那种讨人喜欢让人心疼的小女孩的东西不强了,粗暴女孩很棒,纯朴和土气被一种无法控制的内在力量压倒,非常吸引人。节奏、形式感亦然很棒,每段都单独成戏。看完上半场,我非常疲劳,没有思考地随着人流走出了剧院,心里是晚上的安排,明天的安排,一直走到街上没有再回去。等我意识到的时候,有点后悔,因为这部戏是我非常想要重温的记忆,另一方面又觉得在此时此地,我不在戏里,戏也没有抓住我,那么,坐在椅子上,任凭舞台上老去了五岁的人们唤起上次的记忆,也是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