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er] Judith

排队买票,前面的男生没等到想要的3张票于是放弃了,刚好留了一张票给我。演出5个小时,我带着时差和疲惫,听演员形式化处理过的台词,基本没有听懂完整的段落,猜测着情节看下去,一点都没睡着。

这是第一次认真端详 Volksbühne,有种古怪的崇高感。一只大房子城堡般孤零零地立在广场中间,旗子飘起来,OST三个字母穿进天空,有点荒凉。标志轮子所在的草坪上坐满了人,远远看去那么小。演出的标题的条幅挂在屋檐,是夜幕里最显眼的一条。

进入演出空间的时候被震住了,发现这里的史诗气质内外一致。舞台和观众席浑然一体,形成类椭圆形,屋顶高到不可思议,四周类似磁带的条状材料铺满了墙壁。舞台前方是一个巨大的水池,中央是巨大的黑色袋子垒成的山,旁边有一排橙红帐篷,后方是高层的房间入口和空中坐席。坐席上两排正装高加索人偶观众身后是koka kola的霓虹灯,提醒着我们身处其中的,背着历史和资本重压的社会。

剧本把 Friedrich Hebbel 的原著作为出发点,用各种方式连接着当下的时代,视觉、所涉主题、台词中的评论都不仅与当下有关,而且充满符号和隐喻,带有深刻凝重的哲学成分。男主角野蛮哥特装扮,叙利亚战士身份被与 ISIS 联系起来。Judith 和 Mirza 形成一体两面的互文关系,合唱队在后面的加入让议题更加明晰化。来自差异极大的各种层面的纷杂的信息叠加在一起,对新自由主义的世界和新兴的伊斯兰恐怖力量,尤其是二者的深刻联系,进行了一次检视。这其实也是我一直好奇的:左派立场的剧院和导演如何看待 ISIS 的兴起。因为在新自由主义世界的宣传机器到达个体的层面时,ISIS 被描述成不折不扣的来自反面的妖魔。语言和背景不熟,理解和反应不够,让我没能从中得到深刻启发,但作品的立场和切入方式使我觉得很“对”,不是正确和错误意义上的“对”,而是做艺术的角度上的“对”。这种对能深入到哪里,在到达材料的层面时是怎样的手法,仍是我由于无知怀有的疑问。

空间和视频的运用是全剧结构的基础。台上的帐篷里是类似屠杀和原始祭祀的场景,要靠摄像机的拍摄才能被观众看到,合唱队的很多带有仪式色彩的表演也是在里面完成。舞台后面的高处有一个套间,虽然有窗面对舞台,里面发生的表演也是要通过镜头传达到屏幕上。影片效果和拍摄场景并置在舞台上,把发生的情节和台词与观众的距离拉开了,这也算是现在德国舞台上非常常见的 Verfremdungseffekt 的景象了。多层次的空间,和空间从多个角度层面的表达,二者一起制造出的复杂性带来了迫使人思考和寻找联系的力量。这种对感官和精神的刺激与娱乐方式的刺激不同,但效果的强度却可以媲美。

用在演出中的物,有两样让我印象深刻。一是 Holofernes 手里拎的人头,寓言的道具;二是骆驼,一个把观众震回座位的惊奇。沾满血的无身份的人头和 Holofernes 自己的人头可以容纳非常多的意图和解释,跨越时间空间促成强烈的表达。牵一匹真骆驼上台,刺鼻的气味弥漫整个空间,这个活物尴尬地在台口呼吸着剧场的空气,牵的人小心翼翼,骆驼也小心翼翼。这匹骆驼出现带来的一切彻底破坏了几个小时中积累起来的幻觉,在拆解剧场的火光里添了一大把柴。

(此外刺激到我的是对一段网络上传播非常广的视频的使用。救护车上安静的阿勒颇小男孩。围绕阿勒颇的媒体战争比实际发生的战争还要扑朔迷离,这段视频的诚实程度也引起了很多讨论。突兀地加入如此真实而争议性的影像,我却没有理解上下文,没能了解这部戏如何使用这段影像,因此感到非常痛苦。也许戏里并没有给出简单的态度和判断,也许提出了有力的问题,遗憾,都不得而知了。)这一段印象模糊了,也许记忆出了问题。

合唱队在下半场的出现有不少评论和揭示的内容,让作品的传达更加清晰,也更成为一体。合唱队在舞台上的行动非常丰富,仿佛置身野外,群体的仪式和公开讨论把某种古代传统和这里几十年来惯有的戏剧主张连在了一起。

这是我第一次看 Castorf,现在觉得看得太晚了,难以一下子透彻理解看到本质,而他卸任之后作品被我碰到的机会应该更少了,毕竟能提供如此空间和气氛上演他作品的地方在现在的世界上非常珍稀。

广告
[Theater] Judith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