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姐妹一样,又是真实大小的建筑场景。这个戏的演出空间在东柏林 Spree 河边,非常巨大的工业建筑,曾经是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制造工厂。空间够大,因此剧团得以撘出一排屋子,观众席被这排屋子分割成两半。朝向南面一半观众的房间没有外墙,展示了一个剖面;向北的房子外墙完整,附带了室外的街景。每一边的观众可以通过屋顶上方的三块屏幕看发生在另一边的事情,中间也有两次机会换到另一边的座位。一条椭圆形的轨道围绕整个场景而设,带摄影师和摄像机的小车沿着轨道不停地行进拍摄。场地的角落有整整三排桌子的技术人员,实时处理拍摄的视频,并在中间休息的时候放出根据刚刚的拍摄脚本剪好的内容。
现在我来回忆一下具体的场景设置。我首先坐在了南面的观众席,这一排以室内空间为主,从西到东有室外游泳池,有桌椅的院子、院子后方的储藏间、储藏间上方有桌椅的屋顶、厨房、起居室、卧室和浴室。另一侧则室内室外空间都有,包括书房、色情业橱窗、公共汽车站、起居室正对的大门、门口停着汽车的车位、便利店、店外的站立式圆桌。日常生活涉及的大部分场所都非常写实地做好了,写实到浴室功能完备可以洗澡的程度。
演出开始之前,场景空空荡荡,所有的演员都跟在摄像机后面组成长长的游行队伍,一边唱一边绕圈,表情专注而没有生命,像一队游魂。行进的过程中,演员一个一个逐渐脱离队伍,进入场景空间中,进入角色。演出被两个中场休息分隔成三段,风格和节奏都明显不同。演出文本是拼贴的形式,来源杂驳,有圣经、哲学著作、诗歌、剧本、文艺理论、政治宣言、原创文本等。观众被提前告知,这部戏没什么需要弄懂的,要去感知。
在第一部分中,演员的表演是接近行为表演的状态,或者是场景塑造;摄像机以无差别的记录性镜头等距地如实把经过的一切传递到屏幕上。一个中年女子在院子里徘徊,一个男人在健身,一个男人上班下班,妈妈在家门口送孩子出门上学和迎接孩子回来(调皮的孩子明显是中老年演员带着类似丑角的塑胶面具出演的),夫妇夜里回到家进卧室睡觉,情侣先后进入浴室洗漱,有人写作,有人等公车,有女孩在门前玩耍,有保安在门口回首,有顾客和便利店店主互动……中间逐渐有角色加入,但整体结构并没有变化:每组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不断重复同样的流程,即便和其他人使用的空间重合,也互相视而不见。这里展现的是平静如水的概念中的生活,存在着,重复着,机械着。“客观”的概念从这一段里浮现。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危机,表演中逐渐增加了情节或故事性,人物之间的联系变多了,但一切仍被放置在架空的背景中;摄像机这时候有了主观视角,会变化焦距和角度。残酷、丑陋、血腥的情节在各处酝酿发生。每天上班的中年男人在黑暗的街道上强奸了一个女孩,又回到正常的中产生活中。视觉和表演上非常表现主义(带着塑胶面具)的丑陋士兵端着枪封锁了街道,想要通过的女孩被拖到车里强奸,司机位置的神父恐惧得一动不动。这段强奸表演,克非说是落入窠臼,但我戏看得少,觉得处理得很好。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演,士兵在车里强奸的时间长度非常写实,几次以为已经结束却仍在继续,过程暧昧不明没有指示性,效果强烈,令人难以忍受。两个士兵的行动是整个第二部分压抑恐怖气氛的核心和高潮。这部分的结尾是新娘杀死新郎并自杀,这部分表演我觉得窠臼感重了一点。第二部分的文本把眼前的冲突与当代世界的冲突联系起来,国家主义秩序中的 fight 和 forgive,布莱希特关于政治的语言,以及一位中东裔演员用阿拉伯语在屋顶上讲出的威尼斯商人的台词,都令人印象深刻。抽象的恶和实在的恶联系起来了。
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梦——堕落——救赎。荒诞的诗意。角色是非现实的。有治愈能量的白色女巫,拿着天平蒙眼的白衣男巫,白色的宇航员降临在这个世界。男女演员都扮成穿淡蓝色连衣裙的少女,像小鸟一样俏皮地在整个空间来来回回。这些少女被一个打扮成咬核桃小人形象的文官指引着,在他宣读完长卷死去后又一起抬着他的尸体。在前两部分之后加一个虚的部分非常合理,因为前面实在的东西需要升华,未来无法预测,不会错的选择是形而上的艺术或宗教的方向,从精神上寻求。而这个合理的选择在精神强度上多少有些无力。白衣女巫的完美形象和优雅动作非常陈旧无趣,这样的表现无法使人信服。从另一个角度看,说这部分无力也是过于苛求了,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不能用理智理解的精神生活,怎么才能有强度地呈现在舞台上呢?做戏剧的人可能永远都在尝试这一点,也永远不会满意。理性一些,实际一些的话,这部分的表演跳出了之前的写实和歇斯底里的常见风格,活泼有趣充满想象力,有闹剧色彩又不显轻浮。宇航员、咬核桃小人和女孩子们的形象独特而明晰地荒诞,带有自嘲和反讽的意味,又温暖可爱。文本是一系列排比:所有洛丽塔如何,Scarlett Johansson 如何,Megan Fox 如何,Claudia Schiffer 如何……来自 Jonathan Meese,有强大的消解现实的力量。
这台作品太精致了,几乎没有缺点。结构,表演,视频、文本、舞台设计、场景选择全都有完整而恰到好处的感觉,日常感、仪式感、荒诞感体现在同一部作品、同样的空间里,互相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合适,结构上有一种合理有序的感觉。实时视频也非常完美,风格明确,镜头语言成熟流畅。从日常到危机到狂欢,从圣经到哲学到一切正在发生的世界,从行动到命运到超验的空间,简直包罗万象。若要说不足之处,也许是这个圆满本身吧。这个圆满让我体验到了非常丰富的世界,却无法用扁平的文字传递出来,既无法传达体验,也无法传达我因为接受这体验而向四处发散长出的细小而透明的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