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的票最好买,从标题也可想而知,一定有比较多的陈词滥调。德国人重视反思,尤其重视在剧场这样的公共论坛里反思,因此以历史和政治为主题的戏剧非常多,无论多无聊都会引起公众的兴趣,但是看多了,做戏剧的人反而对这种戏更没兴趣,因为主题被发掘太多遍,做得好实在不容易。也因为太近,又是东德做,西德看,很多迷雾拨不开。
89/90 分成上下两半,分别是89年和90年。前一半从舞台二层广播室空间里的对话开始,对话场景和投影交织在一起,青年时代的记忆在叙述中浮现,怀旧和失落的情绪始终弥漫。后一半是东德人在90年成为自己国家里的外来者的经验,专制被令人窒息的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取代。这部戏的场景和视觉也很丰富:个人回忆,班级在教室场景召回的集体记忆,机智的评论和自嘲,丑陋幻觉般的人偶场景,以及新世界中的合唱。这种丰富虽然让观演经验不无聊,却也没什么力量。创作团队来自东德,作品中对东德的讽刺和怀旧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消化不良和批判引起了观众席中很多老人的共鸣,同时风格上有强烈的粗砺感。
尽管粗糙,空间视觉上还是有很多亮点。二楼的广播室和投影重叠的时间感和怀旧气息。后来整个舞台旋转180度,新的舞台后方是一个室外表演舞台,电子屏幕闪烁,商业和娱乐符号扑面而来。中间还有对广告片的讽刺性模仿,低成本却拍得有趣。
下半场不少观众离席了,不知道是无法融入这种怀旧,不认同其中的价值观,还是对作品水准不满意。之后看到水准更可怀疑的作品,离席人数并没有这么多。也许我是在剧场里感受到了仍然存在着的两个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