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张百老汇的戏票,在今天意味着什么呢?当然不是看一场电影那么随意,尽管在观看过程中受的作用相似。
买一张热门戏票,首先带来的是结结实实的一次购物的感觉,具有购物能带来的一切陈词滥调的餍足:消除压力,自我实现,或明或暗地炫耀,社会归属感……晚上走在四十几街或林肯中心,常常碰到的是衣冠楚楚,表情倨傲或自得的本地中产阶级,或是兴高采烈没有一秒阴霾的游客(外地中产阶级)。二者的比例依戏的上演年限和艺术名声此消彼长。购物的话,喜悦在货物到手的时候就结束了,一些钱变成了一件东西,新鲜感消退空虚逐渐增长,直到进行下一次购物;相比之下,买戏票只是个开始。
买了票还要去看戏,以及进行看戏前后可能的吃饭喝酒聊天,这种时间维度上连绵一晚的体验是一种旅游活动。自从全球旅游业把重心从贩卖初阶的看转移到贩卖体验,种种可纳入旅游产品的体验中,看show一直是非常可靠的项目。因为show是地方性的,show本身就是具有供人体验的质量的,show由第三方提供只需买票即可获得,show面向大众无需再进行定制化。衡量百老汇戏剧成功与否的一大标准是上演了多少年,而年复一年不断上演,观众的成分当然以观光客为主。对作为旅游产品的这种成功的追求导致很多show在制造的过程中就考虑到可持续性的对旅游需求的满足,热热闹闹的旅游气息也就不可避免地弥漫在大部分百老汇show里。这样,凶狠的保安面前排起的长队,演出过程中不停歇的刺激,喧闹拥挤的街道等平常看戏如果遇到会显得荒谬的东西,在旅游的心情下全都变成了难忘的体验。这种巨大的受到广告媒体鼓吹的体验,也常常把本地人席卷进来,为他们创造出生活在旅游城市的人去景点旅游的奇怪感受。
以上两层之外,当然还有看戏本身的一层。百老汇的戏,多数精美完整,只是坐在剧场里被动感受的话,任何方面都没有明显破绽。这是整个职业化的戏剧生产体系保证的产品质量。真正喜欢戏剧的人,在百老汇能看到的也常常只是技术和执行的细节,不会受到太多启发,因为真正的创造很少发生在这里。记得前年 A View From the Bridge 上演,这部有弗拉芒和英国血统的作品不只是在技术和执行层面达到了高标准,而是具有了一定的深度,需要观众一点点思考上的参与。这部戏形式上水平虽高,却一点也不新鲜,放在欧洲的话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风格了,而走出剧院时,外面西装革履刚看完戏的人却在阴阳怪气地嘀咕:“这竟然是百老汇的戏?”显然是觉得这部戏太简陋或太不“主流”了。的确,很多人对百老汇的期待,非要类比的话,跟中国人对春晚的期待有某种类似。从另一方面说,春晚这种演出形式是从美国历史上非常流行的大众演出形式来的,美国现在戏剧界的娱乐化风格也从这样的演出里继承了不少内容,这么想来,春晚和百老汇竟然也隐隐地联系了起来。
百老汇的观众构成中,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和游客。从业人员包括从事戏剧产业相关的各种职业的人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了解行业动态,也对各种细枝末节感兴趣或感到需要了解的责任。游客,包括有旅游心态的本地人,则是真正需要百老汇也被百老汇需要的人群。此外的发烧友等人群可能兼有以上两者的一些特点,动机更为复杂,这里无力分析。
在这样一个非常商业化的产业里,戏剧本身被矮化了,追求成功的人、专业制作产品的人和创作艺术的人站在一起运行着巨大的工厂,一部接一部生产出奔向成功的作品。百老汇戏剧创造出大量的幻象,提供持续的感官刺激,可以说是好莱坞大片的一个变体。花样翻新的技术和细节作为装饰,覆盖着永恒不变的刺激配方,制造出各种排列组合。这种以娱乐为目的演出陈旧老套,也具有诱惑力。音乐剧无疑是排列组合中最有市场效果的,占据了百老汇大部分舞台。歌舞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力以及对人群的覆盖远远超过话剧,导致2016年只上演了一部质量极差的话剧 The Humans。音乐剧也非常适合没有思考能力或是进了剧场就想关闭大脑的人,用来助推群体情绪也是再好不过的媒介,从这个角度讲,在几乎是唯一的以爱国为荣的国家里,人们怎么会不把汉密尔顿炒上天?
百老汇娱乐的另一个利器是笑。百老汇善于让人发笑,百老汇剧作也以让人发笑为荣。喜剧只是戏剧的一种,喜剧可以高级,但往往很低级。自嘲、笑的背后是泪,往往是浅薄而麻醉性的,尤其是当笑的对象是境遇不如意的人的时候,作品在道德上是可疑的。百老汇的笑声常常是这样。同感过了,笑中带泪过了,不合理的就合理了吗?并没有。但对于笑过的人,生活的丑陋一面似乎更好接受了。这是拥有权力的集团递给个体的麻醉剂,人们就从口袋里掏出钱买了,并感到满意。百老汇的剧场里,残酷而无知的笑声不断响起,让人胆战心惊。在这方面达到极致的是The Humans,观众在戏里仿佛看到了自己千疮百孔的生活,然后满意地哈哈大笑,在狗血中感到熨帖。非常讽刺的是,这部戏作为当年唯一的话剧,获得了Tony奖。笑,已经变成了很多美国人走进剧场时的期待,在并非百老汇的作品里也拼命寻找机会不得体地大笑,笑成了宣泄的途径,人们却不大去想需要宣泄的是什么。人们放松地笑着,在笑里忽略了他们到底为什么而笑,只要拼命地笑啊,就在走出剧场时感到值回了票价。
这和真正的戏剧,或者说这个世界需要的戏剧,离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