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倦的国王,椅子,六个小时,我睡了两三个,不停地打断故事,即兴感,玩乐感,未完成的故事更现实,完成带来乏味。
TTS 三十六场戏,看了二十几场吧,中间实在太忙累,就放弃了几个没有特别喜欢的表演者。
首先这个概念太好了,把莎士比亚的戏缩小体积,抽象形象,去掉修辞,精简长度到一个小时,就有了另一个眼光。这个眼光既非常世俗,着眼于脸谱化的人物和情节,也非常犀利,通过创造距离让某些东西更加清晰。虽然剧团是英国剧团,按他们的风格本来不做莎士比亚的,但我猜是钱的原因,每到著名戏剧家的整数诞辰都有大量的钱提供给已经成名的剧团,他们找到这个方式把莎士比亚做完,挺酷的。表演在一张桌子上完成,人物由厨房用品扮演,日常性加荒诞性成为亲切的趣味,有偶戏的方法。讲故事的方式几乎近于评书,保留情节去掉细节显出莎士比亚的荒谬。越是melodrama的故事,在这种方式下越好笑,不容易进入。反而悲伤深邃的没有传统完整结构的故事特别有魅力。
通过这个戏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评书的祛魅,也让我更加能够感激与欣赏好的评书艺术家。
物的选择并不很讲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俗气,有的时候有点刻意,也一部分则非常考究,妙不可言的感觉。回想起来,人物形象和物的关系既不可太近,也不可太远。脸谱化的小人物则可以近一些。表演的原则都是相通的。
总的表演风格上来讲,表演者带观众进入故事,投入到故事中。篇幅裁剪得宜,从语气节奏上进行气氛营造,让观众放松地沉浸其中,一直维系和观众的交流。具体到几个演员,有的太流于表面,依赖肤浅有趣的炫技;有的重复啰嗦;有的有讲述者和故事割裂的感觉。讲得最好的是Richard,竟然有点单田芳的感觉。两位年级稍大的女士也大部分讲得很精彩。年轻女士发挥不太稳定,时好时坏。另一位男士能看出是有能力技巧的演员,但流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