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累,我要毫不客气地赶快写一下就去睡觉。
视觉很好表演很好内容很好有一定深度灯光高级调度顺畅结构很好没尴尬没落入百老汇墓坑……在纽约算不俗的作品了。
但是,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就是美式cliche的大杂烩。
结构和立意是抄Die Borderline Procession的,虽然我没证据导演看过,但抄笨重德国戏简直是最聪明的。具体执行中每个方面都简陋到三分之一以下,再把精神内核换上美国的,就是了。舞台/视觉/文本/表演/调度/深度/……无一例外。
总结一下cliche。怀旧意淫:无止境碎碎念六十年代各种(怀旧可是民粹至爱);恋物:作品十五个部分几乎每一段开头都要堆叠排比一大堆物质名词;舔舐名人文化:每个名人都拿出来套上近乎又要显得不经意;第一人称:虽然角度不可避免但“我”之大令人尴尬;蹭政治热点:Black Panther,学生运动,警察与黑人,总统被刺,理解非常肤浅,讽刺从来只在无关紧要处;没有想象力:戏剧的可能性非常小,视觉、思想也是一样;谢幕一副startup相,满脸堆笑自鸣得意的舞台气氛让人以为刚演完的是色情歌舞……这样一部戏,文本还是现成的,做起来简直不需要脑力只需要体力和“管理才华”,相比之下那部德国戏才是下了苦功。
是非常美国了。